到底谁才是触摸屏低价“王”

最近,一位触摸屏公司总经理在参观完展会后跟《手机报》做了一个简单交流。他谈到,这几年展会的变化以及个人参展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行业的变迁。
    “今年展会上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可言,无论是材料、设备还是工艺都跟一年前没有变化,找不到让人兴奋的地方。”上述触摸屏人士继续谈到,曾经触摸屏行业的技术是日新月异,而这样的日子从2014年开始一去不复返,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追求技术革新逐渐陷入了价格战的泥塘。

    同质化竞争中,价格战是自发的市场行为,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触摸屏行业价格战的真实情况似乎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残酷”来说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扭曲的状态。

    这种扭曲的状态是如何一步步造成,谁应该为形势的恶化负责,又到底谁才是触摸屏行业的低价“王”或者说终极“价格杀手”?

    上述人士举例,2015年有一家知名触摸屏公司采用“一律更低价”的方式抢单,造成中小型的触摸屏加工厂,乃至上一定规模的同行,都因此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传言甚至成为压垮某些工厂的最后一根稻草。

应该如何理解“一律更低价”?

    该人士解释到,一旦在某些项目上碰上这家企业,无外乎两种结果——报出更低的价格,或者出局。基于外界同行的评估,这家企业的报价只有在产品按“零毛利”的情况下才能存在,那也就意味着报一样的价格就要亏,报更低的价格就亏更多,除非有相当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否则出局就是必然的。

    “零毛利”和“一律更低价”是一种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价格战方式,而更加令这些中小型触控与显示产品供应商担忧的是并没有停止的预兆,反而有可能诱发新一轮“无下限”的低价竞争。

    随着几家上规模的触控与显示模组加工厂在2014年和2015年陆续完成资本运作,融入上市公司平台,可谓披上了“过冬的棉袄”,在一定程度上均加强了资金实力,有底气做一些上市前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在价格战烧到家门口时,具备了在对方后院也放一把大火的能力。

    事实上,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因为对部分上市公司而言,营业收入、行业地位关系着它们在资本市场的品牌印象,涉及到下一次融资情况,所以不难理解它们宁愿放弃利润也要维护订单、抢夺订单的心态。

    有观点认为,即便这些上市公司也必须面对资金有限的现实问题,因此明年上半年“价格战”会大面积停火。

    当下的价格战或许是内嵌式incell和AMOLED成为主流触控与显示结构方案前的最后疯狂,一些企业意识到新的技术潮流终将再一次改写触摸屏行业的竞争格局,从长远来看,再打价格战已经没有过多的意义。

    无论如何,中国触控行业需要反思过去一年多以来越演越烈的价格战,更需要反思一些企业占据优势地位,如上市平台的资金实力,却在其中推波助燃。

    因为,如果连这些上市公司都无法跳出低价竞争的模式,都无法引领行业进行技术突破,那么希望又在哪里。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