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砸向夏普,鸿海上演饿狼传说

2015年夏普曾多次向中国的终端厂商示好,并且在深圳努力扩大相关的产业链合作通路空间,但在友达、京东方、天马、深超的低价围攻下,效果甚微。而深圳的二、三线品牌败走大陆本土市场后,基本上都转战海外新兴市场寻找机会,没有性价比优势的夏普产品完全不再这些对成本控制要求苛严的品牌厂商考虑范围内。
    据2016年1月15日的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报导,鸿海预计将在今天再度对夏普提出增加收购金额上限的新收购案,由原来的收购金额上限5000亿日元大幅提高至7000亿日元金额收购整个夏普公司,收购金额相当于夏普当前市值的近4倍水平。

    就在JDI的最大股东INCJ提出2000亿日元重组夏普的液晶面板事业后,三星也跟夏普提出可以在鸿海退出堺市十代线合作后收购这家工厂,以补足JDI整合中小尺寸后大尺寸面板业务跟踪能力不足的局面。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结局,并没有得到夏普欠款银行机构的立即回应,反而给了鸿海收购夏普的更大决心。相关报导指出,鸿海若与夏普的协商不成功的话,鸿海也可能将从公开市场上高价收购夏普其它股东持有夏普的股票(TOB)方式,达到控制夏普的目的。

    夏普在液晶面板业务是推累夏普亏损的重要部分。在夏普把电视整机品牌业务出售后,夏普的大尺寸电视面板主要由于三星消化。而夏普的中小尺寸面板业务,与苹果合营部分,由于良率和成本没有优势,订单大部分被JDI和LGD抢走;自营部分则由于夏普自有终端品牌业务萎缩,日本本土品牌业绩衰退,中国华强北市场通路被掐断而找不到出路。夏普的中小尺寸面板业务2014年曾因小米采用而业绩转盈,但是随着苹果的LTPS工艺与产品标准被设备厂商扩散到整个行业,不但让LTPS的技术实现成本大幅降低,还给a-Si技术带来众多的工艺与设计参考,让传统低成本的a-Si技术也上攻到中、高规格产品线,让夏普液晶面板的性价比劣势更加明显。

    2015年夏普曾多次向中国的终端厂商示好,并且在深圳努力扩大相关的产业链合作通路空间,但在友达、京东方、天马、深超的低价围攻下,效果甚微。而深圳的二、三线品牌败走大陆本土市场后,基本上都转战海外新兴市场寻找机会,没有性价比优势的夏普产品完全不再这些对成本控制要求苛严的品牌厂商考虑范围内。

    鸿海除投资群创,并通过群创吞并奇美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站稳外,还通过以郭台铭个人名义投资夏普堺市十代线,巩固其在电视面板领域的地位,同时还投资富士康旗下深超光电自立门户进军中小尺寸面板领域。经过深超光电这几年的积累,鸿海不但取得了小尺寸面板的绝对通路和相关LTPS技术的积累,也通过富士康在中国大陆郑州大兴土本新建两条6.5代LTPS面板产线,并得到苹果的相关订单承诺。除郑州外,贵州政府方面也放出消息称,借助鸿海在当地建设数据中心的经验,正在与富土康推进于当地建设一条LTPS面板产线,相关工作已经进入环评阶段。

    鸿海通过自己的代工通路,可以消化数量巨大的液晶面板,包括电视面板、笔记本面板及手机面板等,并且通过与软银等机构的相关合作,正在寻找物联网领域的硬件再造机会,为以后摆脱对代工业务的过度依赖打下基础。

    鸿海与众多科技公司的代工合作过程中,发现在现有的技术下,液晶面板仍然是最稳定、最廉价、最容易集成在生活场景中的最佳显示实现方式,这些都是鸿海对夏普的大尺寸面板技术和其它电子器件软、硬件技术十分在意的原因。

    夏普目前主要盈利的业务是其芯片及传感器等元器件业,还有就是苹果的摄像头模组业务,这些盈利业务也是鸿海积极想切入的领域。由于鸿海此前在业界的口碑较差,台湾的同行基本上都对鸿海封锁这些元器件与模组技术,鸿海收购整个夏普,则几乎攻破了台湾业界所有的技术封锁,取得了较好的进场资格。

    也正是鸿海对整个电子行业的技术需求胃口太大,导致业界各方都对鸿海入主夏普态度谨慎,只有想近快拿回投资的银行除外。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