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和小米为何没有跟上全面屏?

据供应链的消息称,这两个手机品牌今年都没有跟上全面屏这一波,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限于供应链资源。如果说小米是受制于全面屏手机面板资源的话,那么魅族很可能是受限于CPU主控芯片资源。
   前日手机业界的东莞市“长安镇三大金刚”的金立,一口气推出了多达“八”款全面屏手机,涵盖了几百元到二千元以上的低、中、高三档次的消费区间,这是另两大金刚OPPO\VIVO分别推出备货量千万台级别的全面屏手机R11S和X20之后,金立力挺全面屏手机的大动作之一。目前金立是首家实现全系全面屏产品的厂商,这一战略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将全面屏进行全面普及,让更多的消费者都能将享受全面屏产品带来的全新体验。
 
  目前中国市场上,出货排名前五的国产品牌里面,华为、OPPO、VIVO都在下半年开始主推全面屏手机,而其它品牌中,除了金立、360、锤子外,甚至众多小的二、三线品牌如大象、小辣椒都推出了全面屏手机。更让人意外的是,即使是异形切割的全面屏手机价格区间,也早下探到千元机以下,几百块钱就可以在市面上买到。然而,让人耳熟闻详的两个品牌,一个是小米,一个是魅族,却在今年下半年的全面屏手机大战中,迟迟没有动作。
 
  其中小米还曾一度以自己是全面屏手机概念推手的品牌自居,去年以一支限量版的小米Mix,挟全面屏概念让小米重回人们眼前,一洗前年去年销量持续下滑,出货量跌出前五的耻辱。小米手机由于销量不佳,在2016年还曾一度拟推出自嘲意味甚浓的“Others”品牌来吸引市场关注。但进入2017年后,小米带着小米Mix的明星手机效应,出货量节节攀升,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出货前五以内。不过2017年小米手机除了推出所谓的全面屏2.0手机的小米MIX2之外,就在全面屏手机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就在不久前,雷军在给内部的信件中指出,经过两年的“补课”调整,小米的精细化管理已初见成效,今年十月份已提前完成1000亿的年度销售目标。 第三季度,手机全球出货量2760万台,位居世界第五,增速102.6%;印度表现尤为突出,市场份额升至23.5%,已成为印度第一;刚进入俄罗斯市场一年时间,已跃升为排名第三的手机品牌。(据IDC 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
 
  但也是在这封信中,雷军表示基于公司目前迅猛成长的局面,为了进一步推动业务全面协同,不断迈上新台阶,小米对组织结构做出了调整,任命总裁林斌兼任手机部总经理,接替直接管理手机部的研发和供应链工作已一年半时间的雷军自己,汪凌鸣为公司副总裁兼销售与服务部总经理,黎万强为品牌战略官,同时还出任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强化小米和顺为在投资领域的协同,洪锋、刘德、王川和祁燕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唐沐为生态链部门副总裁。至于小米手机是不是觉得在这场全面屏手机大战中失分,因而调整组织结构来应对,目前还不得而知。
 
  而魅族今年只交出了魅族Pro 7/Plus一份成绩单,而且已经确定魅族品牌今年不会再有新品。甚至在杨柘这个以M7让华为一炮而红的老将加盟下,魅族的产品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清晰的思路。事实上,2017年魅族的内部动作很大,除杨柘加盟外,黄章复出,魅族、魅蓝分立两个事业部, Flyme独立出来等,对于一家小众品牌来讲,已经够折腾的了。然而这些折腾中,好象并不包含市场一致看齐的全面屏手机布局,魅族Pro 7是一款完全与全面屏无关的一大、一小双屏手机,小众的不能再小众了。
 
  据供应链的消息称,这两个手机品牌今年都没有跟上全面屏这一波,很大程度上也是受限于供应链资源。如果说小米是受制于全面屏手机面板资源的话,那么魅族很可能是受限于CPU主控芯片资源。
 
  小米今年一改在红米系列手机上引入乱七八糟的“低成本黑科技”风格,大量采购低价的标准品手机配件,力推低价机抢市场份额的意图十分明显,可以说在全球市场上都取得了极好的成效。
 
  然而一利必有一弊,在大量的采购低价标准品,应付大出货量的同时,供应链猜测小米一来没有了更多的精力来为全面屏手机做系统适配与服务,二来红米系列手机一般都采用联发科的芯片,而联发科的芯片是什么时候才支持全面屏大家都知道。同时全面屏显示模组初期的成本上升,对于只有“性价比”的小米来说,如果强推全面屏手机也会让其采购策略与思维十分混乱,破坏其刚刚平息的供应链风波。
 
  魅族的情况其实与红米差不多,魅族虽然今年与高通达成了和解,但是其今年唯一的一款旗舰机魅族Pro 7/Plus都还是用联发科的芯片。魅族与小米十分重视它的手机OS系统MIUI一样,也十分重视自己改造的手机OS系统Flyme,并且Flyme还整合了部分阿里的OS系统在里面,据业界传出来的消息显示,实际上魅族为了保证Flyme的运行稳定性,都已经让其现在一个头两个大,更别说在联发科才开始支持全面屏不久,就为全面屏去做深度的适配。
 
  其实说到应付全面屏这种面板规格变化,魅族还应该是业界老手。魅族其实有一段时间就是以不同于行业规格的显示屏来区隔市场,也是业内采用订制面板规格的代表。只是现在手机产业状态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魅族也已不是当初的魅族了。
 
  而小米更是标榜了全面屏概念的推手,说起来其推出全面屏手机要比其它品牌还容易一些,然而没有了KPI,不代表没有低的采购价格红线,还有那不知深浅的“黑科技”开发与磨合成本。
 
  事实上,供应链对这两家品牌何时能真正大量推出全面屏手机,都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因为小米接下来可能只能先顾得上出货量不太大,采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而维持出货量采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手机,面板厂商还很难接受小米的采购价格,小米的MIUI团队能不能快速完成深度适配也是个问题。
 
  而魅族无疑只能先行让Flyme团队对全面屏进行深度适配,问题是如果明年魅族再不上高通芯片手机的话,魅族2017年的内部大幅度调整就成了无用功,因此接下来魅族的Flyme团队会很忙很忙,很难说能顾得上多少款全面屏机型。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