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IPO市场受捧 小米可能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香港新股市场近期十分火爆,不少公司都在为赴香港上市做足准备,原因与香港新股上市制度的改革不无关系。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同股不同权”的落地,香港市场将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富有活力。   
   “直线型上涨”——这是多家银行对于2017年香港股市的总结。新年初始,这一态势仍在延续。
  
  1月10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31073.72点,创下2007年11月初以来收市新高。由于连涨了12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创下港股史上最长连涨日数。
  
  “直线型上涨”背后,2017年的香港新股市场有着不错的成绩单。据港交所统计,2017年港交所共有174家新上市公司,较2016年的126家上升38%。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投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小米管理层在圣诞期间会见了多家香港的投行,近期会决定由哪家银行做保荐人和承销商。该名投行人士称,香港市场目前对于科技类公司非常追捧,且从文化上来说,很多民企认为香港市场比美国市场更容易亲近。此外,小米很可能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表示,2018年第一季度,港交所计划推进上市规则的细则咨询,实施最有利于香港市场发展、最能保持香港国际竞争力的方案,尤其是一定要设定好相应的投资者保护措施。
 
小米可能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李小加资料图(第一财经记者吴军摄影)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同股不同权”的落地,香港市场将变得更加多元化、更富有活力。目前,很多新经济公司都对香港的上市机制改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近期港交所已经收到了越来越多新经济公司有关来港上市的咨询。
  
  香港IPO市场受捧
  
  香港新股市场近期十分火爆,不少公司都在为赴香港上市做足准备,原因与香港新股上市制度的改革不无关系。
  
  就在2017年12月15日,香港市场迎来了20多年以来最大改革,港交所宣布,正式拓宽现行上市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主板上市。
  
  2014年阿里巴巴考虑在港上市时,就提出希望保留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首度激发“改制”热议。李小加也撰写多篇文章探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当时表示,希望即使上市后,创始团队仍可紧握公司掌控权,为此希望维持合伙人治理制度。不过,当时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等坚持“所有股东应得到平等对待”,最终阿里巴巴转到美国上市,使得香港错失当时“史上最大IPO”,港股也无法实现阿里巴巴和腾讯控股“比翼双飞”的局面。
  
  一名市场人士称,一旦“同股不同权”的具体方案落实下来,香港很可能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二上市地,重新盘活香港的金融市场。实际上,除了科技类股份,也有金融类股份也准备赴港上市,有消息人士称,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已经邀请投行竞标,为其安排香港IPO事宜,预计筹资至少20亿美元,预计公司的IPO将在2018年进行。
  
  良好的市场气氛使得在港招股的公司多获得了超额认购。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新股市场共有96%的IPO获得了超额认购,在获得超额认购的项目中,有48%获得超额认购20倍以上。市场人士分析认为,2018年很可能将延续这一态势。
  
  德勤曾在一份报告中称,上市规则修订及拓宽香港上市制度的计划,将会吸引更多公司在香港上市,目前已有接近160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高盛股票资本市场部中国区主管王亚军曾经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香港在2018年集资额有望达到400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的第二高,且很多公司都是来自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
  
  此外,2018年,包括沙特阿美、陆金所及蚂蚁金服在内的公司上市地选择获全球关注,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称,相关公司融资额以数百亿元计,这三家公司是否选择在港上市,将决定香港2018年集资额是否可进入全球前三。他预计,若相关大型企业顺利在港上市,2018年新股上市融资额将超2000亿港元。
  
  市场人士预计,2018年IPO活动,将会成为刺激港股成交量增长的一大因素。普华永道企业客户主管合伙人黄炜邦表示,随着“同股不同权”等新规落实,可吸引更多内地新经济股来港上市,预计相关新经济股融资额占比可提升至约四成,预期融资额还未包括市场预计集资额巨大的国际石油公司。
  
  港股连创多项新纪录
  
  赴港IPO受热捧的背后,港股市场连破纪录是重要后盾。
  
  美国股市连创新高后,香港恒生指数1月10日小幅低开后迅速上攻,在汇丰控股(00005.HK)和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称“港交所”)的带动下,恒生指数最高上涨256点,最终收报31073.72点,创十年以来新高及连升12个交易日两项纪录。
 
小米可能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  
  资料图
  
  港交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34万亿港元,也创下历史新高,按年上升37%,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118家。
  
  此外,2017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882亿港元,较2016年的669亿港元上升32%;2017年香港共有21224只新上市结构性产品(衍生权证及牛熊证),为历史新高,并较2016年的13771只上升54%;2017年香港的交易所买卖基金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43亿港元,较2016年的41亿港元上升5%。
  
  尽管涨势已相当迅猛,不少市场人士依旧认为,香港股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会延续这一走势。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市场业务主管黄伟鸿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恒生指数今年会突破32000点,创出2007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他预计2018年美国会加两次息,中国香港会加一次息,香港市场利率上升,对香港银行股的盈利是利好。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表示,尽管去年香港股市升势强劲,但估值仍然较低,在“北水南下”仍将持续的情况下,香港股市今年还会再创新高。
  
  另一方面,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的开展,则成为港股市场连创新高的催化剂。
  
  中国证监会去年底表示,经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开展H股上市公司“全流通”试点。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方式有序推进本次试点,试点企业不超过3家。
  
  黄伟鸿表示,全流通对港股有正面影响,但仍需要时间等待细节落实,市场资金才会进入。
  
  光大海外分析师秦波认为,部分央企未上市流通股市值均超千亿港元。流通市值和权重差异导致了相关标的与其对标企业(多数为大市值龙头)间明显地存在估值折让,而这一估值折让的消失将是该政策带来的显著利好。部分企业也将因整体流通市值抬升而获得重新“认定”,内资股部分若得以流通,则将从恒生中型企业跳升至大型企业行列,有效提升资金配置需求。
  
  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2018年上半年港股表现依然会不错,内地投资者的大量资金会持续流入港股。但需要留意的相关风险是,2018年美国加息力度加大,对港股来说是一个负面因素,下半年投资者要留意小心风险。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