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11亿:华米OV供应商虹软科技拟科创板上市

早在2019年初,手机报在线就曾报道,不少手机产业链企业都启动了上市流程,其中就包括了目前很火的虹软科技。据手机报在线最近查询得知,其已经向科创板提出了申请,并提交了招股书。整体来看,其目前的主要营收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将拓展汽车和物联网市场!
   无疑,科创板为更多手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上市的机会,早在2018年底,手机报在线就曾统计过已经启动辅导上市备案的企业,其中不少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与往年相比要积极很多。对此,据笔者联系这类汽油与资本圈人士,据多方人员透露,这类企业主要目的在于冲刺科创板,相对于此前而言,科创板的门槛要低一些,为这类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上市渠道,使得一些此前计划借壳上市的企业最终都选择了科创板,最为典型的如传音控股!
 
  早在2019年初,手机报在线就曾报道,不少手机产业链企业都启动了上市流程,其中就包括了目前很火的虹软科技。据手机报在线最近查询得知,其已经向科创板提出了申请,并提交了招股书。整体来看,其目前的主要营收来源于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将拓展汽车和物联网市场!
 
  华米OV供应商虹软科技冲击科创板:募资11亿投资智能手机和IoT
 
  虹软科技始终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坚持以原创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在全球范围内为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IoT)等智能设备提供一站式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虹软科技及其子公司过20多年在数字影像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长期研发投入,积累了大量底层算法。在技术的产品化过程中,公司结合行业需求,整合各类算法,与全球消费电子领导厂商深度合作,实现了核心技术的更新迭代和产品的持续创新。
华米OV供应商虹软科技拟科创板上市
  目前,公司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三星华为小米、OPPO、维沃(vivo)、LG、索尼、传音等全球知名手机厂商。同时,公司积极将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领域推广,为智能产品及相关行业的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华米OV供应商虹软科技拟科创板上市
  虹软科技的盈利模式是将其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与客户特定设备深度整合,通过合约的方式授权给客户,允许客户将相关算法软件或软件包装载在约定型号的智能设备上使用,以此收取技术和软件使用授权费用。
 
  虹软科技是中国企业中少有可以按计件模式对国内外客户收取软件技术授权费用的企业,即按照客户生产的装载有虹软科技算法技术的智能设备的数量进行收费,体现了虹软科技的技术能力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发行人的手机算法广泛应用于三星、华为、小米、OPPO、维沃(vivo)、LG、索尼、传音等全球知名品牌手机,满足了广大消费电子公司对于差异化功能的需求。
虹软科技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二十二条,发行人选择的具体上市标准为“(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虹软科技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本次拟公开发行不低于4,001万股,且不超过5,000万股,募集资金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虹软科技
  其中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是在全球智能手机摄影摄像能力和效果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结合公司多年技术沉淀与积累提出的。本项目将在公司原有技术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司智能手机领域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升级,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提升现有解决方案的效果,从而推动公司在该领域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未来几年内可能大规模应用的5G技术、AR/VR相关衍生算法做好技术储备。
 
  项目规划的技术升级及开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背光/弱光场景成像能力优化,三摄/多摄解决方案系统开发,防抖、降噪、景深处理能力提升,人脸识别精确度优化、深度摄像头解决方案系统开发等方面。
 
  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旨在改进公司现有视觉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整合公司参与设计的定制化芯片、摄像头模组、内存、处理器等配套硬件,设立集开发、验证、测试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测试平台,为各IoT领域的目标客户提供视觉人工智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该项目前期重点目标下游市场为智能汽车及智能零售、智能电梯等其他IoT领域。如智能汽车领域相关产品包括:驾驶员监控系统(DM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自动泊车系统(AP)、全景式监控影像系统(AVM);以及针对商用车的盲区检测系统,针对工程车、商用车的驾驶员状态监控、疲劳检测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大客户收入总额分别为12,630.62万元、18,736.58万元和26,860.37万元,占比分别为48.39%、54.16%和58.64%。
虹软科技
  从营收角度来看,当前虹软科技主要营收来源于手机市场,占比高达96.57%,而汽车和IoT市场的营收占比则不到1%。
虹软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其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十分之高,近三年了每年都维持在30%以上,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9,026.84万元、10,873.54万元和14,852.64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59%、31.43%和32.42%
 
  立足手机市场:拓展汽车和物联网应用
 
  从虹软科技整个业务方向来看,其主目前主要是智能手机市场,未来则拓展汽车和物联网市场。据虹软科技表示,通过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智能设备可以在既有硬件能力的基础上,突破硬件成像能力的限制,提升成像质量,扩展成像效果,并且能够保持较低功耗的前提下,满足性能与用户体验的要求,极大的丰富了智能设备的摄像功能。
 
  目前,虹软科技提供的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保险、智能零售、互联网视频等多种场景中,并且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虹软科技积累了大量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底层算法,涵盖了人、物、场景三个视觉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公司不断探索视觉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并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迭代已有算法。
 
  经过长期的潜心研究,虹软科技已掌握了诸如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场景识别、图像增强、三维重建和虚拟人像动画等各类核心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且公司对相关算法技术的理论基础、实现方法等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公司丰富且深入的算法积累是为各个行业客户解决复杂的视觉问题及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好用户体验的重要基础。
 
  早在2003年,公司便在性能有限的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了人脸特征点检测、人脸检测和人脸表情检测等功能。2004年,公司在该类终端上完成了图像增强算法的落地,实现了去模糊、去噪和暗光拍摄三大功能。2015年,虹软科技协助手机厂商发布了业界第一款RGB+Mono方案的后置双摄头手机。目前,公司的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和场景识别等产品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虹软科技强大的产品化能力能够促进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领域落地,帮助相关产业的产品实现智能化改造和快速升级,协助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视觉人工智能具有较高的研发难度。不同于云端产品,智能终端的视觉人工智能产品始终需要考虑硬件能力的限制。虹软科技各类产品能够在不牺牲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在功耗及综合技术等指标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此外,虹软科技的产品对于不同的光线、环境和物体均有特定的识别与自适应算法,通过不同场景的不同策略来保障性能的可靠与稳定。
 
  虹软科技的产品化能力还体现在其技术的通用性和延展性上。凭借对行业演进规律的理解,公司形成大量模块化的产品和底层算法库。这些产品和算法库能够快速用于开发新产品或各类行业应用,使公司能够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并大幅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虹软科技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快速提供相应产品,为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更新迭代提供支持。
 
  产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消费电子行业的需求往往来源于消费者在视觉和影像领域更高的标准和追求。公司通过与合作伙伴密切协作,帮助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而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先进电子产品的需要。
 
  公司为诸如双摄和深度摄像头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积极变化。比如,公司开发的智能模组产线标定解决方案、智能手机组装线标定解决方案为厂商节省了硬件和制造成本,达成快速量产。
 
  公司在了解客户的技术需求后,能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响应,提供高性价比、高效率、低能耗的解决方案。例如,公司与高通、联发科、展讯等各主流移动芯片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研发中持续合作交流,不断提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算法产品与移动芯片的适配性。另外,公司也与索尼传感器、三星半导体、格科微、舜宇光学、信利等CMOS影像技术企业及各大摄像头模组厂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
 
  (1)智能手机解决方案
 
  大部分智能设备,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移动设备,均已配备了功能强大的处理器和高像素的摄像头,拍摄效果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过部分传统数码相机。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与社交软件的兴起,摄像头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用户创造内容与价值的重要组件,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摄影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满足消费者对手机摄影功能提升的迫切需求,手机厂商除了追求高性能处理器、高像素摄像头,还积极引入先进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以求在既有的摄像头硬件能力基础上全面提升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增强用户使用体验。针对手机前后单颗主摄像头,经过十多年的产品迭代,虹软科技积累了大量的图像和视频解决方案。
 
  同时,针对智能手机各个主流硬件平台(如高通、联发科、三星和展讯等)的不同特点,虹软科技根据硬件性能的差异分别进行了算法的深入优化,激发硬件潜能。优化后的算法不仅提升了手机的摄像成像效果,更降低了各类成像效果的硬件门槛,扩大了解决方案的硬件适配范围。针对智能手机使用场景下,根据摄像头功能、数量,虹软科技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1)智能单摄视觉解决方案;(2)智能双(多)摄视觉解决方案;(3)智能深度摄像解决方案。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5G试验计划和商用时间表,布局5G标准制定与产业发展。2019年初,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纷纷发布了新款5G手机,智能手机用户将享受到覆盖率、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更好的上网体验。
 
  预计到2020年,5G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智能手机出货量总数的7%,2022年占比将提升至18%。在5G时代下,移动智能终端的体验和交互将得到全面提升,用户依托于高速传输网络可以上传高质量图像与视频,高清及3D视频的拍摄与分享可能成为未来人们沟通的主要手段。
虹软科技
  此外,随着手机向轻薄化发展,摄像头模组的厚度,已经成为制约手机厚度的重要因素,功能机时代体积硕大的手机摄像头逐渐被市场淘汰。部分手机厂商开始尝试通过增加摄像头的数量来提升手机的拍摄效果。双/多摄像头技术在夜拍降噪、快速对焦、光学变焦、景深应用等方面均展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和发展前景,也促进了智能手机摄像头市场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深度摄像,其通常由多个摄像头与深度传感器组成,除了能够获取平面图像以外,还可以获得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即三维位置及尺寸信息。深度摄像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面部识别可以使手机解锁及支付更加安全快捷,手势动作识别可以增强游戏体验,人形及物体建模可以使网络购物更加直观方便快捷。
虹软科技
  深度摄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可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家居、金融等日常生活领域,将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提高生产和生活效率。深度摄像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1年,全球范围内深度摄像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8.9亿美元,较2017年的22亿美元增长262.73%。
 
  (2)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均对辅助驾驶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以促进汽车辅助驾驶技术与现有交通系统的融合,并鼓励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国内外部分整车厂商通过加装ADAS模块,融合高精度传感器与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车辆对于周围环境的探测,加以识别判断并进行动作决策等,以逐步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此外,针对驾驶员和车内乘员的安全监测,目前已有大量的车内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投入使用,实现车内环境安全智能监测,提供实时安全保障。
 
  随着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一辆车的车内外摄像头可能将达到10个以上,汽车越来越像一部移动的“大号”的智能手机,对智能驾驶视觉相关的硬件和算法软件需求将会非常巨大。报告期内,虹软科技针对车辆周围环境探测,推出了解决方案,保障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蛇形驾驶、跨线行驶等危险驾驶监测解决方案,大型车辆盲区监测解决方案等。
 
  在关注车辆周围环境探测的同时,虹软科技也对车内安全辅助驾驶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通过车内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车内驾驶员、乘客等的状况进行监控,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和乘客生命财产安全。
 
  虹软科技提供的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方案,通过对人脸细部特征的识别、人眼视线跟踪及综合算法,准确识别是否存在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以确保驾驶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疲劳驾驶和分心驾驶这一严重威胁行车安全的重大隐患。同时,虹软科技还运用强大的人脸检测技术,提供身份识别解决方案。通过对车主进行识别,智能判定车辆是否由授权人员控制,并及时通过网络提醒车主或相关责任人,确保车辆安全。
 
  虹软科技的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包括车内安全驾驶预警、驾驶员身份识别、车内安全辅助、辅助驾驶预警、自动泊车等众多解决方案,融合虹软科技多年积累的暗光高反差拍摄、防抖等影像视频增强算法技术,即使在车内光线不佳、人脸角度多变、车辆晃动等特殊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完成车辆周围环境监测和车内人员监测等功能。
 
  (3)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
 
  未来,凡搭载摄像头的智能设备都可以通过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改造,以发挥更大的价值。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生活、工业生产、医疗健康等各方面。
 
  能否解决各种特定应用场景的复杂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体现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报告期内,虹软科技针对智能冰箱、智能无人零售等多种IoT智能设备及智能保险领域,提出了有针对性、可落地实施的解决方案,并且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整体来看,虹软科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视觉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这些底层算法具有通用性、延展性,除了可以广泛运用于智能手机外,还可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保险、智能零售、智能安防、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目前,公司已经开始进入智能汽车、智能零售、智能保险等领域,且签署了部分订单或合作合约。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