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迷局如何破解? 需要全产业链“抱团取暖”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具有专用可穿戴健身设备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两番。无独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具有专用可穿戴健身设备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两番。无独有偶,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最近也发布报告预测了2014年科技行业的10大发展趋势,可穿戴设备名列其中。该机构称2014年将是可穿戴设备“井喷”的一年。其中包括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踪腕带这两种最常见的形式。在即将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多家巨头都将展出相关展品。

种种迹象表明,从CES2014的可穿戴设备,到谷歌斥资32亿美元收购智能家居厂商Nest,显示物联网和嵌入式智能设备的广阔发展前景。而在最近,微软的物联网团队,也大举增加人马,据称,可穿戴设备将是物联网部门的研发领域之一。

事实上,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款硬件,同时也是一系列的系统和服务,而后者才是决定产品差异化的主因。一个小小的计步器,是设备和应用程序、数据在一起工作,并且跨平台或者跟其它设备协同,从而构建出生态系统。实现可穿戴美梦,要提防固有的硬件第一的思想,从软件开始,把用户放在心里。

可穿戴设备市场要腾飞众原厂拾柴火焰高

实际上,美信(Maxim)公司最早部署在可穿戴医疗,并推出FIT体征监测服参考设计方案。该款体征监测服有三个版本。一个用于健身(带有2个传感器);一个用于医院(带有5个传感器);一个用于疗养院(带有4个传感器)。每个版本的软件有所不同。对于健身应用,人们能直观地观察心率恢复至休息状态时的心率水平所需的时间;对于医院应用,则能够查看心电图波形,判断是否存在时序或阻塞问题;对于疗养院或家庭监护应用,则可监测心率和活动水平。美信负责相关研发经理表示,FIT体征监测服可测量三导联心电图、体温和运动状态,未来还可测量更多导联数(5至12)的心电图。

硬件体积及功耗的控制也一直是可穿戴设计挑战。ADI公司亚太区医疗行业市场经理王胜则表示,可穿戴医疗保健功及健康管理类产品以下几方面的技术难题,一是如何方便用户使用,二是如何提高精度,再者如何在保证以上二者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成本及上市时间;就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言,其重点是小型化设计,低功耗实现以降低电池体积和寿命,产品使用形态的创新尤为重要;成本控制实现家庭及个人应用的市场扩展。

同时,技术和方案的服务同样重要,更大的变化是单个电子元器件的需求量相对于传统电子领域中的需求量大很多,而且要求的交付周期要快很多,对于供应商来说,改变原有的供应及服务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ADI在这些方面已做好准备。

那么,可穿戴应如何布局?博通公司嵌入式无线暨无线连线事业部业务开发总监JeffBaer强调其优势在于集成度、简单易用以及低成本。“用最少的功耗来来完成尽可能多的通讯任务”,博通的芯片专为这一目标而设计。芯片仅消耗完成某个特定任务所需的电力,从而令可穿戴设备拥有极高的功效。

可穿戴设备市场起量的关键点是什么?JeffBaer进一步指出,可穿戴市场要实现起飞,需要低功耗、具有位置感知能力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互联的设备。将这些产品与智能设备连接起来的能力就非常关键,因为它不仅提供了这些设备收集数据的窗口,还同时起着将这些数据发送到云端的中心枢纽作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采用无线技术来收发这些数据,能够大大降低可穿戴设备数据处理需求以及功耗是的需求。而反过来,又为制造商以及消费者降低了相应的成本和花费。

事实上,物联网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初始阶段主要受到了无线技术发展的驱动,包括Wi-Fi、智能蓝牙技术、近场通信(NFC)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对于体积、散热和电池的改进,让性能更好、体积更小的设备成为可能。

蓝牙智能(此前被称为蓝牙低能耗)就是这样一种改变格局的创新。它使得设备运行时消耗的能量非常低,一块硬币大小的电池都可以使用数月甚至数年。

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SIG)首席市场官卓文泰表示,Bluetooth4.1新规格标准添增在建立供核心规格IPv6通讯使用的专属频道,并为未来IP连接协议奠定基础。此举大幅解决可穿戴设备上网不易的问题,随着市场对BluetoothSmart的迅速接纳,并不断新增IP连接,各种迹象均显示蓝牙将成为物联网无线连接之根本。

什么样的可穿戴设备会被接受?

可穿戴设备如何快速成为消费者必不可少的用品?我们认为,可穿戴设备需要在极致的和时尚和彻底的隐形之间做出选择,要么时尚,要么隐形!

可穿戴设备厂商可考虑和时尚品牌合作,让产品看上去足够有吸引力。可穿戴医疗设备除具有丰富的功能外,其外观设计需要更加美观和自然,像佩戴戒指、手链、耳环、手镯等首饰一样,避免消费者有“异物”感,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消费者不会愿意付300美元买一块看似改进版计算器手表的“智能手表”;或花1500美元支付一个看起来像“外星人”的GoogleGlass。光设计一款功能丰富的产品远远不够,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需要向时尚界学习,或考虑和时尚品牌合作,让产品看上去足够时髦,值得消费者支付溢价,才能从“可穿戴”走向“想穿戴”,从小众走向大众。

GoogleGlass和GalaxyGear在让可穿戴设备更时尚方面做出了探索:

1)GoogleGlass为摆脱刚刚推出时的怪异形象,和时尚眼镜电商WarbyParker以及时尚品牌DianeVonFurstenberg合作,让GoogleGlass走上了T台;

2)GalaxyGear在研发阶段的原型机仅有黑灰两色,而三星移动执行副总裁YHLee认为智能手表是一种可穿戴的时尚产物,需要用多种色彩来吸引年轻的消费者,因此劝服了公司高管实行多彩化战略,推出野橘色、燕麦米色、青柠绿、摩卡灰以及玫瑰金多种颜色。但颜色的变化只是时尚的初级尝试,我们期待三星在今后推出的可穿戴设备中具备更多的时尚因素;

3)前苹果CEOJohnSculley创建的Misfit公司推出了“最优雅的生理活动追踪设备”Shine,与FuelBand、JawboneUp2和Fitbit等以橡胶与塑料为材料的手环完全不同,Shine的外壳由航天级铝制造,采用磨砂处理,外形圆润,仅纽扣大小,像一颗精致的鹅卵石,获得了2013年的“红点设计奖”。值得一提的是,Misfit在众筹平台Indiegogo仅仅上线9小时,就获得了10万美元融资,为Indiegogo融资速度之最。

威胁:可穿戴产业链与消费不成熟

其实,映趣科技于2014年1月13日发布过一款INWATCH,这是国内首家专门从事可穿戴设备的渠道营销商——深圳市西莓移动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唯一签约的全面合作手表厂商。

深圳某3C渠道商高层表示,可穿戴设备的范围太广,产品形态各种各样,因此,很难讲何时会有市场上的爆发。目前技术研发、操作系统开发等,仍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现在有很多山寨手机厂商转型做可穿戴设备,其实他们未必明白市场的客观情况,很多产品是同质化的,无法令人眼前一亮,客户都根本不敢给他们下订单。

可穿戴设备对于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冲击作用在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几年内,这种冲击将可能给其他形态的产品带来巨大威胁,这种威胁可能是颠覆式的、革新性的。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在不同阶段、面向不同群体将会有不同的需求,可穿戴设备如能通过发掘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将会有存在的空间。

未来几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真正的腾飞,需要芯片-操作系统-厂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整体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融合,需要全产业链“抱团取暖”。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