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待完善 市场“缺芯”

ARM中国区资深市场经理邹诚曾表示:“穿戴式设备市场前景光明,目前已经上市的穿戴式产品不少于300种,但市场销量却没有形成规模,整个市场还处于雏形”。

ARM中国区资深市场经理邹诚曾表示:“穿戴式设备市场前景光明,目前已经上市的穿戴式产品不少于300种,但市场销量却没有形成规模,整个市场还处于雏形”。

近年来,穿戴式领域发展可谓高歌猛进,三星、SONY、Google等巨头纷纷布局穿戴式设备领域,苹果也不例外。而国内的厂商更为尤甚,华为、中兴、360、小米、盛大、腾讯、世纪佳缘等都已涉足这一领域。一时间,各种形形色色的穿戴式产品层出不穷,可是用户和市场表现却是叫好不叫座。

诚然,穿戴式设备领域的发展呈现一片蓝海,这也或将是继手机平板之后的又一移动互联网浪潮,但穿戴式设备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不管是硬件产品的小型化、低功耗设计需求无法实现,还是从芯片底层设计、产品方案到应用服务的整条产业链都尚未完善构建。

“穿戴式设备领域的门槛低,穿戴式产品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迭代来完善硬件和软件服务”,飞思卡尔微控制器事业部亚太区市场营销经理王维说到。

穿戴式设备的组建主要由SOC、无线通信、传感器等元器件。笔者了解到,国内一些厂商的穿戴式产品推出也不过3个月左右,其中主要以穿戴式手环为主。很多厂商是待应用的芯片、传感器、显示屏稳定之后,就利用现成的零部件自定义一个软件UI,然后推出一款智能手环,如此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智能穿戴式产品而言,硬件的核心主要集中在SOC上。邹诚称:“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款专有的可穿戴式设备的SOC,穿戴式设备用的都是手机芯片,手机芯片内置在体积那么小的穿戴式设备中,功耗又怎么降”。如果功耗降不了,产品的续航能力不行又如何谈用户体验。

除了SOC功耗占比大外,诸如穿戴式手表的显示屏功耗占比也接近50%。笔者了解到,为了降低显示屏功耗,目前主流厂家还是通过环境的切换,从而达到降低损耗的目的,一般分为睡眠环境、交互环境等模式。同时已经有芯片厂商在为可穿戴设备研发专有芯片,SOC损耗也将得以改善。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JuniperResearch最近发布报告称,预计全球可穿戴式技术在今年将实现14亿美元市场规模。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爆发增长至190亿美元规模,以至于不少的厂商都想在可穿戴设备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纵观可穿戴设备市场,产品性能的集成与行业应用密不可分,行业应用集中在社交运动,医疗保健等领域。

目前穿戴式手环在运动健康领域大热。以Nike+为例,其利用iPod自带的重力感应装置,开发出跑步计数功能,同GPS定位、远程咨询等计数结合起来,为跑步或者散步者提供距离、热量消耗等功能。除此之前,MiifitShine则将运动传感器做成了硬币大小,可以夹在衣服上,也可以挂在表带或者项链上,这也是产品应用的极简形态。

处于发展初期的可穿戴领域,最终发展形态无人知晓,众多厂商都在试水,用户很难挖掘到自身潜在需求,这就需要开发者去探索用户的基准。智能穿戴式设备的未来很美好,但这必然是建立在当下的基础之上,而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可穿戴式设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