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LED蓝光一现 照亮产业

PCOLED技术能够促成发光效率更高、材料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的OLED,未来若进一步导入车用、穿戴式设备、医疗、商场、广告、高阶室内照明等领域,将可为产业带来更多商机。
   接近自然光、光线柔和舒适,可肉眼直视的OLED有机电致发光照明技术,被视为新世代照明的新星。中国台湾工研院IEK指出,2020年全球固态照明组件市场规模将达240亿美元,其中OLED照明达56亿美元,约占固态照明市场的四分之一。

  然而,最受产业期待的白光OLED,却存在着一个长久以来的难题──目前国内外研发白光OLED照明主要采用的蓝光磷材料,效率高,但是平均寿命仅有数百个小时,成为产业化最大的瓶颈。

  国内外各家公司及单位长期投入庞大研发资源,总是无法找到理想解决方案。而来自中国台湾工研院研发团队的“蓝光一现”,却为这个各界束手无策的问题找到釜底抽薪的解决之道,可以不使用任何蓝光材料,以前瞻的技术让绿光材料成为蓝光来源。

  中国台湾工研院PCOLED(Plasmon-coupledOrganicLED)的OLED表面电浆耦合增益技术,让OLED的寿命可延长达20倍之多,并以此项技术获得2015年美国百大科技研发奖,成为照亮中国台湾OLED照明产业的契机。

  研发团队的灵魂人物中国台湾工研院绿能所经理陈世溥表示,OLED表面电浆耦合增益技术,原本只是实验中偶然一现的巧合。

  “这实在是一次美丽的偶然,我们是在进行绿光材料的发光结构实验时,发现绿光材料居然发出了不可能的蓝光。”

  陈世溥博士笑谈当初的发现,“我们惊觉这或许就是改变白光OLED命运的一大契机,因为绿光材料的寿命较蓝光长了许多。”

  然而实验室中的偶然,要成为产业需要的必然,还得经过重重的验证才行。

  “为了建立再现性,我们进行了物理原理验证、设计绿光材料的特殊结构、不断调整参数,终于归纳出当初绿光材料发出蓝光的原因及方法。”团队成员李中裕博士强调,“过去许多方法都是采用化学途径,却总是无法突破,但我们采用物理思维来解释现象,才促成了这次突破。”

  中国台湾工研院来自物理、材料、光电、化学等多重领域背景的研发团队抓住这个瞬间发现,透过多元思考、跳脱框架的尝试,钻研绿光材料的特殊结构、完成物理原理验证,终于设计出在超薄的OLED结构中,利用两层金属夹有机材料来产生平面型电浆耦合效应,成功让长寿命、高效率绿光材料的发光频谱转换为蓝光!

  目前中国台湾工研院掌握OLED关键材料以及制程技术,已成功点亮10cm×10cm大面积白光模块,成为产业化的基础。更布局了此项技术的中国台湾、德国、美国及中国大陆等国专利。

  在产业化方面,也与国内第二大PMOLED厂智晶光电技术合作,预计2016年推动建置PCOLED量产线的计划。

  PCOLED技术能够促成发光效率更高、材料寿命更长、成本更低的OLED,未来若进一步导入车用、穿戴式设备、医疗、商场、广告、高阶室内照明等领域,将可为产业带来更多商机。
读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手机报报道,请狠戳这里寻求报道
相关文章
热门话题
推荐作者
热门文章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