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摄像头众多应用领域中,手机市场以约60%的体量稳居首位。
即便这个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创新力度相对有限,但“我们是做手机出身”不仅成为众多光学厂商引以为傲的标签,也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根据潮电智库预测,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预计为12.6亿台,同比增长2.1%左右。单机摄像头数量平均3.6颗左右,与去年基本相当,但旗舰影像技术持续下放再次带动硬件配置提升。
盘点接近尾声的2025年,以下五个与手机摄像头技术及市场相关的行业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像素突破。今年下半年发布的OPPO、vivo、荣耀等多款国产旗舰手机,开始大面积将主摄或长焦升级至2亿像素,挑战以往5000万像素规格的主流配置。
二是玻塑混合进入全面普及阶段。2025年被视为手机玻塑混合镜头的“爆发元年”,华为、小米等头部品牌旗舰机型已大规模采用该技术,舜宇光学、大立光和辰瑞光学全球前三镜头厂商均有布局且实现了量产交付,尤其是前两者的竞争非常激烈。

三是AI算法优化。影像竞争转向“算法+场景适配”,如vivo通过AI优化复杂光源色彩还原,华为在暗光抓拍中保持细节,小米AI防抖提升拍摄稳定性。
四是摄像头供应链分化。经历了前几年争抢市占率的极致内卷之后,市场迈入“重质轻量”的新阶段,以丘钛科技率先调整“改善产品结构,提升营收质量”经营策略并取得显著成效,舜宇光学、欧菲光也纷纷将重心聚焦于高端市场。部分二三线摄像头模组厂商获得更多头部企业下放的代工订单,生态系统从单一的竞争转向竞合关系。
五是产品边界快速打开。除了手机本身的像素之争,为了加强生态粘性,各大终端品牌开始积极拓展外挂镜头、AI眼镜、IPC摄像头、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等各种产品形态,这也给相对沉寂的手机光学供应商带来了新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时局多变,在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CMOS图像传感器、VCM马达、滤光片等关键组件市场,仍有不少供应链企业凭借创新能力脱颖而出,这些头部或中坚力量将成为“2025年中国光电行业百强”殊荣的有力竞争者。

摄像头模组
在手机摄像头所有核心元件的生产组成中,模组厂商的地位比较特殊,特点往往是重资产和规模化先进制造。
一方面,手机摄像头模组供应商需要采购集成CMOS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VCM马达、滤光片以及其他上游材料,是产品制造交付的最重要节点;另一方面,他们与下游终端ODM/OEM,乃至品牌群体的沟通联系更为精密,影响着整产业链路的话语权。

仅从潮电智库统计的1-9月手机摄像头出货量排名来看,2025年大局已定,上榜企业名单与去年几无变化。前三座次稳定,但二线领头羊竞争尤为激烈,盛泰、三赢兴每月的出货数据,可能都会因为客户周期出现名次上的反复。此外,联合影像首进冲入前10。
但内核已经不太一样。

舜宇光学、丘钛科技、欧菲光等头部企业占据60%以上份额,而且均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经营重心逐步转向高端高附加值市场。少了以往一味追求市占率的价格内卷,今年多家企业的经营会出现“减量增收”的现象,产业进一步向健康合理化发展。
潮电智库从手机产业链处了解,某二线阵营的手机摄像头模组厂商除了服务个别老客户,目前已经不承接32MP规格以下的订单。相比头部力量,这对其技术创新、产能稼动率以及上下游资源联动等综合竞争力是极大的考验。
据悉一些主要做低端规格的手机摄像头模组厂,今年的订单已经爆仓。
市场从以前的混战局面,现在逐步分流清晰。
光学镜头
手机镜头是一个以技术驱动,且与终端品牌深度绑定的重资产业,供应格局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

在生产制造方面,手机镜头从早期的4P、5P发展到现在的7P、8P,甚至更高,潜望式、G+P玻塑混合等技术路径近两年得到主流创新应用,其光学设计、模具精度、生产工艺极为复杂,需要持续巨额的研发投入和自动化设备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布局已经极为完善。
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5年1-9月,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合计占据了全球手机镜头90%以上的市占率,其中舜宇光学、大立光和辰瑞光学分列行业前三。

潮电智库从光学产业链处获悉,为了应对更为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头部大厂都在努力获取规格与价值量更高的客户订单,对于低端产品的覆盖,则往往采用代工合作的模式,产业竞合关系深化。
在体量更大的手机镜头低端市场,由于老牌厂商星聚宇淡出,释放出来的部分份额遭到切分。此外,华鑫光电出货量快速增长实现了对台企玉晶光的排名反超,世高退守韩国本土市场,为舜宇代工的长益光电被联合光电以发行股份收购等行业变化值得关注。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总部位于重庆的镜头厂商天实精工将车载前装业务出售给了瞰瞰智能科技,进行了手机业务的缩减与聚焦。这一现象,在竞争激烈的手机镜头领域极为罕见。
CMOS图像传感器
在手机摄像头核心组件中,安卓高端机型早已完成镜头与模组的全国产化,但CMOS供应拉锯战愈演愈烈。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全球具备手机CMOS设计与规模交付能力的厂商并不多,不用两只手就可以数完,但掌控着超过40亿颗的市场需求。
在低端产品领域,中国厂商已经完成了国产替代进程,格科微在1200万像素以下市场独占鳌头。高端供应多年来一直由索尼和三星牢牢把持,但豪威和思特威成为国产破局的中坚力量。

特别是思特威,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40.49%,增幅远超其他友商。新品迭代频率,更是远远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其5000万像素系列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多家品牌的旗舰机型,覆盖主摄、广角等多场景。其中全流程国产的SC595XS凭借110dB超高动态范围,成为旗舰主摄的热门选择。
潮电智库从手机产业链处了解,小米今年发布的年度旗舰17 pro和pro max版,思特威已经取代索尼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核心主供,其战略意义在于对几大国产领军手机品牌做了全覆盖,产品技术力完全站稳行业顶层。
行业迹象显示,品牌手机主摄或长焦配置从5000万像素向2亿像素跃进趋势明显,目前只有三星、豪威和思特威具备2亿像素角逐实力,即便全球老大索尼也在这一领域掉队。
虽然没有官方发布,但华为自研CMOS已经有了相关具体应用,这将对整个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会成为未来持续关注焦点。
VCM马达
VCM(音圈马达)在摄像头中主要用于实现自动对焦(AF)和光学防抖(OIS),其核心作用是通过电磁驱动快速、精准地调整镜头位置,以提升成像清晰度和稳定性。

和CMOS图像传感器发展路径极其相似,在智能手机市场驱动下,低端领域借势实现了国产全替代。除了与苹果iPhone深度绑定的阿尔卑斯、三美,近几年中国厂商已打开安卓阵营高端市场的缺口,但在不少品牌新旗舰机型中仍可常见海外供应商身影。
除了上述专业制造商,舜宇光学、立景创新、大立光、AAC等大厂都以摄像头模组或镜头+VCM马达组合供应方式,以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从2025年1-9月的出货情况来看,友华微强势突进,排名从靠后直接蹿升至前列,新思考、比路与核心大客户关系紧密,出货量表现稳定。

今年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丘钛科技收购微型驱动马达市场老牌企业TDK事件。4月29日,丘钛科技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丘钛投资有限公司与日本TDK签署一个框架协议,以收购TDK旗下的所有微型驱动马达资产业务。
丘钛科技控股股东此前已经投资控股了两家微型驱动马达公司,分别是河源友华和厦门众惠,其总体营收规模已经排名行业前列。
需要关注的是,丘钛科技、欧菲光、高伟电子等摄像头模组厂商纷纷发布公告称,计划在未来三年会加大对关联公司VCM马达产品的采购金额,这表明VCM马达正在告别单兵作战模式,而且还是各厂商进行战略资源整合的核心环节,将成为打破现有市场平衡的利器,甚至影响整个光学摄像头行业格局。
此外,滤光片组件虽然在占比摄像头成本不到5%,但因为功能性不可或缺,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竞争之地。果链成员水晶光电、五方光电以海外业务为主,中国市场排名前列的则为东田微和联超光电,而且均有向XR、车载等新领域拓展的经营战略部署。


